見到孫權,是在馬鞍山公司車間生產線現場,他正聚精會神地盯著機器操作板面,與一線員工討論著相關技術問題。自公司投建2年以來,孫權帶領大家朝著日產極板18萬套、成品電池7萬只目標加速“狂飆”......
作為天能13年的“老兵”,又是馬鞍山公司開荒者。他吃苦耐勞、勤懇踏實,新組建的團隊克服種種困難,迎難而上,無論什么事都力爭做到最好,被評為2022年度集團“先進管理工作者”。
當好“開路先鋒”
![](/Uploadfile/image/2023/08/sunquan01.jpg)
“投產前,為更好地滿足生產需求,我們通過線上、線下渠道,招募一線員工200余人,組織開展崗前培訓10余次,專業(yè)技能培訓20次,并進行了為期50天崗前軍訓和拓展活動......”說起當時忙碌的場景,孫權記憶猶新。
2021年是天能馬鞍山公司建成投產第一年,也是最為忙碌的一年。因工作需要,孫權從煤山公司調動到馬鞍山公司負責生產團隊籌建工作。作為一名管理者,孫權深知時間緊,任務重。
為打贏這場投產準備戰(zhàn),他每天都去生產線上“打卡”巡視,組織常態(tài)化“三查四學”活動,反復檢查“人、機、料”,通過“一看、二問、三查、四循”的方法,抓細節(jié)管理,不斷地發(fā)現問題,解決問題,特別是機物料、計量器具等,一一梳理,全面復盤,確保生產萬無一失的同時,開展了“點滴教育”、“一線生產管理者角色認知”、“6S基礎管理知識”、“金牌班長”等專項專題培訓,他還每天把工作中的得失、注意事項總結之后,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發(fā)送到班組微信群,讓大家互相討論、共同提高。
“課上學到的知識,能夠馬上應用到生產中去,讓我受益匪淺。”上完課的大伙兒都常??淦鹋嘤栒n的效果。
做好“人崗”“人機”匹配
![](/Uploadfile/image/2023/08/sunquan02.jpg)
“如何做到‘人崗’匹配、‘人機’匹配。”一直是孫權關注的重點問題。
“我們的員工結構呈年輕化趨勢,平均35歲,90后,00后工人占30%,他們有文化,接受能力強,但是管理起來還是有難度,必須創(chuàng)新。”孫權說。
在團隊建設上,孫權擇優(yōu)選用年輕的管理人員,車間主任平均35歲左右,同時為90后95后員工設立車間主任助理崗,不僅能夠協(xié)助車間主任管理車間日常工作,同時還為公司儲備了管理人才。在連鑄連軋、和膏涂片等關鍵崗位,他實行了員工輪崗制度,培養(yǎng)車間多面手,哪里有困難就往哪里頂,確保了生產的穩(wěn)定性。
在管理上,孫權導入精益化和半軍事化管理模式,推行標準產能生產模式,關鍵經營指標大數據做到日通報、旬總結、月挑戰(zhàn)。通過完善體系與標準,讓每個人都按章、按流程做事,從而積極推進馬鞍山公司 “雙S”文化體系建設。
“我有個習慣,就是做任何決策之前,我必須考慮成熟推進方案,必須統(tǒng)一思想后再推進。特殊時期,比如要提產、提質、提效時,我就會策劃各類活動、競賽等,把每個人的思想都統(tǒng)一到一個頻道上去。”這是五四青年節(jié)上,孫權與青年員工分享的自己工作上的感悟。
成為員工們的導師
![](/Uploadfile/image/2023/08/sunquan03.jpg)
談及團隊建設上,孫權說:“這么多年,我的初心從未改變,就是為天能培養(yǎng)一支“拉得出、上得去、起作用”的團隊。
聊起當年,他說,2010年和我一起入職的有36名大學生,公司為我們每個人安排了一名中高管師父點對點指導,還安排了專人跟蹤我們的實習,經常組織我們搞團建做總結,這讓我們一下子有了歸屬感......
基于這一點,孫權總是希望大家能夠全面掌握各個工序上的專業(yè)知識,系統(tǒng)性地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。
在員工考核上,孫權更是注重細節(jié)。他主導設置的考核項目通常不局限于某個崗位、單個技能,而是涵蓋連鑄連軋、和膏涂片等多個工序。按照很多人的理解,各車間全工序操作技能不需要每個員工都掌握,只要班組長等管理層掌握就行了。
剛開始推行的時候少數員工不理解:“為什么我干的是和膏涂片,卻要掌握其他班組的工藝?”但孫權有自己的想法:“只有細致的掌握了每道工序的整個流程,員工才能從全局的角度更全面地發(fā)現問題、更徹底地解決問題。”
在他看來,作為新天能的員工,一定要做到“三要、三不能、三必須”。即:要有思想,要有目標,要無時無刻學習,不能只顧埋頭拉車,不能盲目執(zhí)行,更不能躺平內卷,必須要系統(tǒng)性地創(chuàng)新自己的管理思維,必須要腳踏實地,必須用科學的方法和工具去解決問題。